澳门永利开户平台




传真:
联系电话:

地址:
邮箱:

澳门永利开户平台

“新时代 新春联”第五届(2018戊戌狗年)全球春节春联 …

时间:2019-02-01 16:13 作者:admin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7年将成为历史,2018年春节即将到来。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回望2017,那些感人肺腑的时刻,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仿似昨日历历在目。有许多人和事,都值得我们铭记和祝福。而春联,既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民俗密码,也是开启农历新年的基因钥匙,是我们在辞旧迎新之际记录过去、见证辉煌、展望未来、表达祝福的最佳载体。在“一元初始,万象更新”之时,在伟大新时代踏上征程之际,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诗词学会主办,央视网承办的“2018戊戌狗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正式启动,诚挚地邀请您以春联的形式,把幸福的回忆写在纸上,把美好的祝福贴在墙头,把光荣的使命记在心间。本届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新春联”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倡导大众用春联表达获得感、幸福感,喜迎新时代,祈福贺新春。并通过线上线下的系列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热烈的新春氛围。本次征集活动面向全球海内外热爱春联的各界人士广泛征集。无论您是春联爱好者、发烧友,还是在读中小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老年大学的学生,亦或是个人名义、团体名义,活动不作身份、职业、地域、年龄、数量的限制,欢迎广大春联爱好者积极参与。由中国楹联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征集上来的所有原创春联作品进行初评和终评,并由主办单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终评,具体由央视网委托执行,根据作品的立意、内涵、韵律等多维度,参考网络评议意见,评选出获奖作品。春联的文体特点具有对联文体的一般特点,这些特点可从“字句对等,词语对仗,平仄对立,节奏对应,内容对称”等方面来表述:字句对等:上下联字数相等,若有多个分句的话,分句数亦要相等。如清代钟云舫上下联各五个分句19个字的春联...对联雅称楹联,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对联指一种文体,可以算是诗歌的一种,是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新兴的一种诗歌体式;广义的对联,则可以看作一种文化,是对联文体与民俗文化、民间文学以及建筑、园林、书法等艺术门...春节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新春伊始,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无论城市乡村,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习俗。是世界民俗文化中的一道...楹联又称对联,具有内容丰富、言语简洁、音调和谐、形式活泼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民居店市、园林艺苑、寺观庙宇、亭台楼阁等场合。长期以来,楹联习俗已经成为文化符号,是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形式之一,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一般来说春联主要是贴在门上,一扇门标准的贴法是左右对联,加上门上的横披,共有三张。有的比较讲究的还会在门板上贴一张吉祥句,如果是从前两扇门的,还可以贴上左右对仗的二字句。写春联的纸和一般书法用的宣纸不同,它是不吸墨的,所以在写时应注意不要沾太多墨,以免墨不易干,而且稍微一动,墨就会流出来。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种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文艺形式,它讲究对仗工整,遣词典雅,寓意深刻,规格严谨。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元杂剧《后庭花》,那一对“宜入新年”、“长命富贵”,从内容上说,是春联。杂剧称它是桃符也无错,因为它写在桃板上。如果抛开书写材料,仅就文句内容而言,可以说,在很长的时间里,古人以“桃符”称谓春联。对联的九忌是: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对联除了要做到对仗和谐,平仄合理,节奏有致,词性相近,还要注意对联的句法问题。句法问题,实质就是语法的逻辑问题,句法不通,即使联句意义再好,也难为佳句,这是属对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史鹏先生为汉霸二王城题了一副很值得玩味的对联,联曰:孝忍父烹,义安臣死,想马上豪气飞扬,肯守伦常谈孝义?英承叔志,雄振楚风,叹垓下悲歌慷慨,莫将成败论英雄!平仄对立:春联最低的要求是句尾声调平仄相对,一般是上联以仄收,下联以平收;更严格一些的要求,是要注意句腰处,即五字句第三字、七字句第四字的平仄相对;最高的要求是依照五七言律诗的句式,每两字一个音节,逢偶数字为音节点,同联中每个音节点平仄相交替,上下联之间音节点平仄相反。如传统春联:此联虽是七言句式,但却不同于一般的四三节奏,而是不常见的三四节奏;再进一步区分,在前三字中,上下联均是三种独立的事物,每一个字为一个节奏。内容对称:指上下联内容上要相匹配,以共同服务于一个主题,不可上下联内容互不相干,也不宜上联内容极大,下联内容却甚微。如通用春联:从长短来说,春联一般以短联为主。春联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受到使用场合,即门和楹柱空间的很大限制,这使得春联一般以五、七言的短联为主,长者一般不超过两个分句。超过三个分句以上的春联在古今春联中所占比例极小,一般是作者为营造特殊效果而故意使然。从语言来说,春联一般以平易为主。春联的功用在于烘托节日氛围,所以在语言风格上要求浅显易懂,以便路人不须驻足研读便能一目了然。传统春联中除了姓氏春联要嵌入本姓历史名人的一些生僻典故,王公贵族春联故意堆砌一些华贵高古的词藻以外,绝大部分春联都力求清新活泼。从意境来说,春联一般以积极为主。春联以渲染节日的喜庆为目的,内容上要表达迎新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祈盼,除了有意表现个性以及发泄负面情绪的个别事例之外,古今春联一般都要以昂扬向上的格调,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强化喜庆祥和的气氛。从内容来说,春联一般以切时为主。春联在对联文体中最能反映时代风貌,许多春联在内容上直接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文化及社会事件,具有极强的时代性,许多春联我们从内容甚至从措词上都能感受到明显的时代烙印。总之,好的春联应该能够扣紧时代脉搏,捕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新声。最后,春联作为一种实用类对联,还存在着一个显著的负面特点,便是大部分作品语言和内容陈陈相因,俗套较多,文学性差。这一点是由春联文体本身的弱点所致,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说,贴出一副语言新奇、意境高雅、切时切事的春联,应该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虽然春联在对联中出现最早,存世作品最多,但因为其实用文体的属性和文学性的缺乏,反而不太受到对联研究者和联书的编纂者的重视。在最早的联话类著作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中,并没有春联的专门章节,书中收录了部分作者认为有文学和社会价值的历代春联作品,基本上散落在“故事”、“应制”以及“杂缀”中。民初吴恭亨《对联话》中只收录作者及门人的少数春联作品,都置于“杂缀”类中。民国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中,“廨宇”类收录了少量衙署春联,“杂题”类收录了部分历代名人春联。至于明清以来的一些个人对联集子,一般多著录贺联挽联作品,却很少收录春联作品。在上述著作的编纂体例中,连春联都未能独立成类,更谈不上春联作品内部的分类了。在清代至民国的一些坊间对联刻本,是专为社会提供实用对联范本的出版物中,一般总把通用春联置于篇首,行业春联作品则杂入行业对联类中,居室春联作品则杂入居室对联类中。台湾陈应性所编《联海》一书则把春联分为两类,一类为“取景春联”,细分为:一、纯取吉祥语,二、写景物,三、用轻松语,四、取富丽语,五、自述抱负,六、讥世警人,七、集成语词句,八、妆述环境,九、用勖勉语,十、取雄壮语,十一、职业术语;第二类则为“干支春联”,共按干支记年分为六十小项。从宏观上考察春联的分类,首先应分为通用春联与专用春联二类,其中专用春联又可从使用地点(居室、厨房等),使用场合(家庭、商肆等),创作手法(生肖、干支等)以及具体时代(清代、民国等)来细加分类。为了体现方便实用的原则,本书将居家春联只分为大门春联、主房春联、卧室春联、闺房春联、书房春联、厨房春联六种。其中,大门春联以描绘门前景色以及居家的地域特点为主,兼以吉祥祝福之语迎送往来宾客。主房春联则以描绘庭院景色为主,同时包括对老人健康长寿、子女事业有成以及阖家欢乐幸福的祝愿。卧室春联主要以修身澡德、治家敦睦等内容为主,基本上都是说理的文字。闺房春联多以清丽秀雅的语言表现女性冰清玉洁的情怀和才调。书房春联以劝学、励志、抒怀内容为主,兼有表现读书人风雅情趣的内容。厨房春联则主要突出饮食的主题,也可引伸出对勤俭持家的劝戒等内容。行业春联:行业对联原由春联发展而来,在行业对联中,除体现本行业特点的内容之外,还有明显的迎春色彩的对联,我们称之为行业春联。行业春联的分类原则上可以按行业对联那种包含全社会千行百业的分类方式,但为了简洁方便起见,本书只分为“政府机关、军队武警、公共事业、文化教育、工厂矿山、商业、服务业”七类。其中政府机关春联多以清廉从政、服务人民、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军队武警春联以表现武装力量肩负的使命为主,着力表现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公共事业春联下分邮政、电信、交通、金融、医药等门类,以表现各自行业特色为主。文化教育春联下分文艺、科技、体育、传媒、教育等门类,内容上要突击所在行业的特点。工厂矿山春联之下也划分了几种厂矿的类别,此类春联内容上以表现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及工人精神面貌为主。商业春联一般表现搞活流通、热情服务等主题,本书所选基本上都是适用于各类商业店铺的春联,没有再根据经营项目进行更为繁琐的分类。农村春联:农村春联原则上讲应该属于行业春联之一种,但因为农村春联的数量较多、应用面较广,鉴于我国农村人口占据全部人口的大多数这样一个现实,本书特将农村春联单独列为一个大类。为了能够使农村春联独立成类,我们将原应属“政府部门”之下的“乡镇政府春联”与“村委会春联”以及原应属“工厂矿山”之下的“乡镇企业春联”列入了其中,原应属于“居家春联”中的“鸡舍”、“猪栏”、“牛棚”等内容归入了“农村春联”中的“畜牧养殖户”之中。据考十二生肖的说法当源于先秦,定型于汉代,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已有了完备的记载。十二生肖即以十二种常见动物与十二地支相匹配,也即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样一个序列,然后依干支记年法,每年相对一个生肖,如农历丁亥年便称为“猪”年,下一年“戊子年”便称为鼠年,以此反复轮回。在某一生肖的春节,贴上以该生肖动物为主题的一副春联,会使人感到格外的贴切,同时还会使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由现存的一些生肖春联来看,文辞一般比较浅近,考虑到从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到民国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等书均未见此类联语,可以推测生肖春联可能兴起于晚清及近代,作者也多为民间的文士。干支春联:干支春联是依照干支记年法,把每年干支的两个字嵌入联语之中所形成的一类春联,明代李开先的春联作品中有不少是含有干支文字的,但他一般不是把干支分嵌于上下联的对应位置,把干支的两个字分嵌于上下联特定位置的作法始于清代,清末民初较为盛行。清梁章钜《楹联丛话·杂缀》载:丁未岁首,门人胡季庵盛汶撰春联云:“丁此时艰须努力;未应国事竟灰心。”嵌字毫无痕迹,此由才大。予亦有甲辰岁春联云:“甲擐东陲,黄海有警;辰拱北极,紫微先春。”盖日俄之役,以吾鄙为战地,甲辰、乙巳其最剧烈时代也。此类对联当代亦偶有为之者,1991年为北京电视台“金色时光”专栏搞新年征联,要求在上下联对应处嵌“一九九一”和“辛未”,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为活动写了一副示范作品,联语云:干支春联原系文人笔墨游戏,特别是因为天干地支构词颇为不易,所以联语难免很多生词僻典,没有相当功力和巧思,不宜仿作。不过干支春联也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十分切合年份,读者对于该年分的干支记年可以一目了然。宋韩康公宣抚陕右,太守具宴,委蔡司理持正作候馆一联云:“文价早归唐吏部;将坛今拜汉淮阴。”韩极喜之。又京口韩香除夜请客,作桃符云:“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此二事皆见蒋平仲《山房随笔》。皆切韩姓,此亦后来赠联切姓之滥觞也。其中韩香题桃符的五言春联可以说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姓氏春联。姓氏春联一般可作为大门春联,也适于作家族祠堂的春联。张贴姓氏春联的好处在于路人观联即可知主人家的姓氏,但有些姓氏的历史名人知名度可能不十分大,在无法详细标注的情况下,可能造成读者的阅读障碍。名人春联:名人春联属于可以查证到作者的一类“个性化春联”,此类春联是作者用春联的形式来抒发情感、表达见解,故一般只适用于作者本人,不太具备通用的性质。有些名人春联已经成为联史上著名的掌故,所以从这些春联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春联发展沿革的一个脉络。在春联文化依然兴盛的今天,为了应付习俗而随便贴上一副春联多少会给以文化含量太低的感觉,春联文化的灵魂在于春联所表达的内容,选用张贴一副与自己身份、兴趣、修养、抱负相匹配的春联内容,会使达到陶冶情操、怡情悦性、振奋精神和激励后人等作用。如果再进一步,亲自编撰一副抒发自己感情、表达自己志向、展现自己才华的春联,张贴于自家门上,除了会达到上述几种效果之外,我们自身还会获得一种艺术创造的愉悦,进而还会达到提升自己人生价值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效果。学会创作春联并不难,有不少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只因为怀着胸中一股倾诉的渴望,最终却写出了很能打动人心的春联,所以对于一般中等文化水平的人来说,学会春联创作如同隔一层窗户纸,一点就透。创作春联首先要搞明白这副春联要贴在哪儿,想表达什么想法和情绪,剩下的事情便是要掌握春联文体基本的形式要求。具有了这些基础,想要创作一副春联,只是稍稍动一动脑筋便完成的事情。当然,若你还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想要创作出艺术水平很高的优秀作品,那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史修养,然后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面下功夫。通过创作春联,可以开拓思路、扩大知识面、提高表达水平、训练应辩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还能增加人生乐趣、丰富节日生活乃到融洽家庭气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春联文体唯一铁定不移的特征,是完全对仗的两句式结构,除此之外的其它要求都相当灵活:字数可长可短,对偶可工可宽,声调可严可松,言辞可文可白,语气可庄可谐,风格可雅可俗。每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性情创作,严谨者可尽追求工对和森严的声律,放达者做到宽对和上下联尾字上仄下平后,尽可天马行空地驰骋文笔。近年来由于太多竞技性征联的举办,一些对联图书的编者总想把“联律”繁琐化和神秘化,使得太多读者误认为对联的一些入门知识也是高不可攀,其实在为自己撰写春联时,能在平仄上和对仗上安排得很工整固然好,实在不行时也没必要为太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在满足最低形式要求的情况下,说出你想说的话,内容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子曰:‘辞达而已矣”。若是你想取法乎上,想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或者是想以春联作品参加相关的社会征联活动,那么首先就要在春联的形式要求上下一番功夫。拿跳舞来作例子,若你只想娱乐自己,尽可以踩准鼓点任意跳,若你还想登台表演,那么就只能从基本功和最基本的舞步练起。春联在形式上的要求可归纳为三点:其一,从修辞学角度说就是对仗工整,其二,从声韵学角度说就是声调和谐,其三,从语法学角度说就是语言通顺。正对: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最早提出了正对的概念:“正对者,事异义同也。”这是就赋文而言,楹联亦是如此,上、下联内容虽不同,但表现的主题一致,其逻辑关系应是并列的。作者往往抓住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进行叙述或议论,来表达大致相同的主题。如春联:嫩柳千姿秀;腊梅万朵妍。反对:是上下联由相反的内容所构成的对仗方式。正如刘勰所说:“反对者,理殊趣合者。”用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成的楹联,正反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映衬,既对仗工巧,又深化主题。如春联:流水对:也称串对。将一个意思分成上下联来表达,内容连贯,语气衔接。上联或下联若单独考虑,没有独立意义。在语法关系上,上下联分别是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在逻辑上,上下联联合起来,形成对仗,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目的等关系。所谓“流水对”,上下联的衔接关系若行云流水;所谓“串对”,指上下联的语气贯通,意思连贯。如春联:自对:是楹联对仗中的一种变格,具体表现是上联中两个以上的字词或短句形成对仗,下联中对应处的字词或短句也形成对仗,但上下联之间的对应处却构不成对仗,这是用上下联内部的对仗来替代上下联之间的对仗。如春联:无论工对或者是宽对,对仗的要求都是词性相当。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我国古代区分词类的理论体系与现代汉语不太相同,古人首先把汉语的字词分为虚字、实字、助字三大类。在这三类之下,实字类又分出半实字,虚字类又分出活与死两小类,并且又另附半虚字。具体概括为:“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对于其中的实字(即名词),则又进行了多至三十余小类的详细划分。王力先生通过对古典诗歌研究,认为古人一般把词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和代词九类。分析古人对于词的分类,同现代汉语的分类也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大致换算一下,古人所说的实字,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分,活的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半虚”则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在实际运用中,古人一般把颜色词和方位词单独相对,但在现代汉语中,方位词附属于名词,颜色词已归属形容词了。现代汉语所说的不及物动词与形容词已非同类,但在古人看来则同类的虚字相对。关于如何构成对仗,古人有着极为严格的规范,《缥湘对类》一书明确提出了“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强调区分“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现代汉语所说的对仗,便是照上列十一种词性相同的字词作对,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等。春联内容一般轻松欢快,喜气洋溢,切情切景,大红色彩配上吉祥话语,为春节平添了欢乐气氛。一般的情况下,人们撰贴春联主要是突出其喜庆气氛,多用一些吉祥词句,而不过分追求其内容,但那些切时切事,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个性鲜明的春联作品往往能引发路人的兴趣,使他们驻足观赏甚至抄录而去,广泛传扬。所以,上乘的春联要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突出文学性的春联才能感染人,突出真性情的春联才能打动人。要写出内容充实的春联作品,就要熟悉春联写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主要方法。写春联应该注意的主要方面有:春联的内容要求写吉利喜庆的话,避免用不吉利的字、词以及它们的同音、谐音字;春联要注意用词恰如其分,不要过于浮夸、喧染;避免用一些现成的套话、空话、大话,要注意内容的创新,体现出时代精神;行业春联要注意写出自身特点。春联的作法,经过近几百年的经验积累,也已形成定式。从内涵上要求,一定要写出开春的喜气洋洋,吉祥如意,兴旺发达,还应点明春节时令。具体的作法主要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春景:天回地暖,日丽风和,阳春白雪,满目生机,这与人们迎接春天的雀跃心情十分和谐。因此,春联自古以来就以描绘春景为擅长的笔法。所写的景色可以从最大处着笔,也可从院落周边环境着笔,也可只描写居家庭院内的景色。嵌字词:为了突出春联的针对性,写出特点,可以在春联中嵌入相应的字词,古人一般以嵌干支作联的为多,但由于天干地支文字所能构的词汇太少,所以不易写出明白通畅的春联来。现代人多做嵌生肖联,即在春联中嵌入当年的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一个轮回,年年都有新花样。此外,还可以在春联中嵌入户主的名字或者是当地的地名。论时事:以时事入春联,是近代以来的传统,可写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正在发生的事以及将要出现的事。这些事件,都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借春联之机,表现作者的关注之情。这类对联是历史的记录,是生活的写照,如果有兴趣把各个历史时期甚至每年的春联搜集齐全,可能会成为小型编年史和中国大事记的。当然,写时事联要注意不要将标语口号合盘端出。直抒胸臆的春联在写作时要注意艺术个性与春节气氛在一个新的层次上的和谐,比如写穷愁可以用诙谐语,写讽刺可以用调侃语,总之不要搞成剑拔驽张的阵势和凄惨清冷的格调,那会丧失了春联的本意。忌重字:对联禁忌不规则重字。修辞上的重字是对联创作的好手法,在顶针、复字、叠字、排比、自对、反复、回环、层递等修辞中,多有规则地使用重字,用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有规则的重字应该是两个重字所对应的字也要重复,若重字所对应的字没有重复,则视为不规则重字,不规则重字破坏了对联的对称法则,应为对联创作的大忌。忌合掌: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汇若都是同义或近义的词,则会造成上下联内容完全重合,没有一点开张的结果,这等于用两句话说了一句的内容,是语言上的浪费,所以被视为对联创作的大忌。忌同声收尾:我们已在上面谈过,春联声调要求的底线是句尾的上仄下平,若是上平下仄收尾,则会使人感到别扭,若是上下联句尾全用平声或全用仄声,便超越了春联形式要求的底线,对仗、内容再好也会被人视为不是春联文体。撰此类联语时,必须避用不吉字句与不祥之字音,总宜切合贴用者身份、地位、环境、抱负,而各异其语气,以不悖颂祝之本意为佳。仅从民俗的角度,春联的张贴只是买回来贴门上了事,但若想贴得恰如其分,那就要对春联内容作一下选择,或成品春联中没有合乎自己或本单位要求的内容,那就要从联书中挑选出合适的佳联,自己书写了再张贴出去。另外,春联还有一些附属的部件,如横批,斗方等,也需要选择和书写,以与春联相匹配。春联习俗的广泛性,使得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都要贴春联,不仅居家要贴春联,习惯上只要是有门的地方,无论机关单位、工矿企业、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店铺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喜庆热烈、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表现角度上,可以从国家的建设成就、民族的富强昌盛着眼。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则是从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入手,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虽然那些从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对民族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单位都可以张贴,但如果能够选择一副表现自我个性或是本行业特色的切时切事的春联,无疑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选择这种特色春联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要认真领会联语的内容,不要将与自己家庭或行业特点不相符的春联贴在门前,如前引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中乡人不识字,有以人口平安与肥猪满圈互易者的记载,便是在内容上穿了帮。各种不同行业的春联一般都有自己的习惯用语,如教育行业的桃李、栋梁、红烛、春蚕,医药行业的杏林、橘井,邮政行业的驿使、鸿雁等,在选择春联时尤要注意,否则农家贴上商业店的春联,医院贴出教育行业的春联,都会惹出笑话来。自书春联在编撰或选择好春联内容后,还要有个书写的问题,春联的书写讲究并不太多,春联一般不需要落款,只需讲究字体和整体的布局就可以了。首先字要端正、大方,春联是要给人看的,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篆书、行草和草书则不宜使用。春联在书写时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写出后并排放一起对比一下,只要美观、匀称、醒目即可。居家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如满院春光宜贴在进门的醒目处,抬头见喜宜贴于出门醒目的地方;斗方为正方菱形,多贴在窗户、影壁上。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春和福字。有不少地方流行把福字倒贴者,以谐福到了之音,这其中有不少版本的传说故事,主要图个口彩,求个吉庆。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春联一般不署上下款,所以要特别注意别贴倒了。当我们面对大门时,上联要贴在右手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上下联不可贴反,贴反的话会惹懂行人士的笑话,民间有反贴门神不对脸的俗语或以反贴门神的歇后语以喻不对脸和左右为难。有时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读着让人感觉别扭。上联尾字绿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红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对于上下联内容有承接和递进关系的,还可以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我们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最后,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的春联太少的话,就会很不醒目,这时就要适当增大尺寸。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春联上头的横幅,也称横披、横额、横联等。春联的张贴,习惯上必须要配有横批。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则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横披与春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以点睛之笔说出了对联的主题。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五是春联横批相辅相成:如体育行业春联赤子驾长风,勇夺金牌登虎榜;健儿腾巨浪,拼争桂冠跳龙门。配以横批再创辉煌,横批便与春联内容互补,甚至呈递进的关系,深化了主题。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的阅读习惯则多是从左往右,两种写法均可。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两旁可用小的春字点缀,横批字体应与春联字体的风格一致,上下呼应。对联雅称楹联,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对联指一种文体,可以算是诗歌的一种,是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新兴的一种诗歌体式;广义的对联,则可以看作一种文化,是对联文体与民俗文化、民间文学以及建筑、园林、书法等艺术门类相整合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对联的基本特性中包含了文学性、实用性和谐巧性这三部分。它既高雅又通俗,既有纯文学的抒情性,也有实用文体的功用性,更有文字游戏的谐趣性,所以千百年来深受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对联分有很多的门类,如婚联、寿联、挽联、春联、格言联、行业联、名胜联等等,其中最早出现的是春联。春联产生于桃符习俗,汉代以来流行在大门上悬挂桃木板的民俗,上面画有神像以禳灾祛邪。流传到五代末年除夕,后蜀主孟昶在寝门的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这件事被记载在《宋史·西蜀孟氏世家》上,是目前确切可考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之后经过缓慢地发展,对联在婚丧嫁娶、名胜园林、居家宅第、官衙祠庙等场合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到明代中早期,春联脱离了桃符板而改为以红纸书写,因而很快发展成为象征着祈福纳祥意义的全民性习俗,一直到清代发展到全盛状态,上至皇宫,下到茅舍,凡有门的地方即会有对联张贴悬挂。从文体角度来看,对联是继近体诗和词曲之后最晚产生的诗歌体式。只是因为出现较晚,所以未能得到中国文学发展史专家们应有的重视。对联的形式要求是文字的对偶和声调的协调,应该说是最能体现汉语方块字音形义合一的特点的一门文艺形式。事实上,对联艺术也确实为汉文化圈所独有,被人称为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从文化角度来看,对联是中国社会中应用最广泛、拥有读者最多的文艺形式。就春联而言,俗话说“有钱没钱,贴对子过年”,饺子可以不吃,鞭炮可以不放,但春联却绝不可不贴(习俗中只有遇到丧事的家庭才可以不贴春联)。即使是迁徙到异乡甚至异国,这一习俗也被顽强地保留和传承下来。春联形式上对称之工稳、色彩之鲜艳、文辞之华美,可以说是民族文化心理的最典型体现。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楹联习俗”名列第510项,遗产分类为“民俗”,遗产编号为“X—62”。对联文体不像诗词曲赋那些已经发展定形并趋于僵化的文体形式,而是正处在发展中的文学体裁,社会民众对于对联文化的热情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升温。清代是对联发展的巅峰时期。入民国后对联文体没有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太多冲击,仍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段,对联文化陷入明显的低潮。近三十多年来对联文化的快速发展,可以视为低潮之后的一个强劲的反弹阶段。在低潮过后,对联的社会实用范围有了很大幅度缩减。首先是因为新时代的建筑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联的张贴和悬挂;再是因为年轻人面对多元文化及更多的文化娱乐方式,有了更大的文化选择空间,热爱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并达到相当高的理论或创作水平的年轻人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相对于诗词曲赋等其它的传统文艺形式来说,对联文化在当代的境况还算是一枝独秀的。由于对联的实用性,全社会的人不得不接触对联;由于对联的谐巧性,很大数量的文化人对于奇联巧对很感兴趣,这些人都可以算是潜在的对联发烧友,只要文化环境和媒体环境稍稍引导就会形成对联文化的热潮。如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组、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共青团北京市委文体部联合举办“首届全国迎春征联”,采用应对形式,以“新宪法”、“亚运会”、“万里长城”、“文艺界名人”、“首都风光”为题,各出一上联征对。活动共收到应征作品18万件。今年由央视网、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楹联学会联合举办“2014马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是征集上下联完整的春联作品,这比出句应对更能考验作者的实际创作水平,但我们每天的收稿量都在上万副,这说明春联习俗和对联文体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还是很受民众喜爱的。除了装点生活场景、营造节日氛围之外,对联还同其它传统文艺形式一样,承担着“文以载道”的功能,就是说对联在装饰功能、审美功能之外,还有着很强的社会教化功能,可以达到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作用,所以对联文化的作用也正在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201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视察山东菏泽与市县领导座谈时便引用了河南内乡古县衙的一副对联,这是清代内乡县令高以永撰写的,联语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见面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再过几天,就是农历马年春节了,我念两副报纸上刊登的春联送给大家,一副是“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另一副是“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习近平所念的两副马年春联,即为中国楹联学会参与主办的广东“客天下”征联活动中评出的获奖作品,作者分别是美国黄新和山东邵子勤。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于1984年,现为中国文联主管的全国一级社团。学会成立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对联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当代对联文化的普及与提高。在对联教育方面,学会在全国培养和命名了近百所学校为“楹联教育基地”,各省市级楹联学会也都有自己的挂钩院校并大力推进“楹联文化进校园”工作。在对联文化传播方面,学会重视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于对联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在“联都网”、“中国楹联论坛”、“中华国粹网”等主要对联网站上,正有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对联创作高手被培养出来。学会更重视与电视这种强势媒体的结合。就以春联活动为例,学会2002年春节就配合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制作了七集春节特别节目《佳联趣对贺新春》,在春节七天播出后引起很大社会反响,节目的出句征对活动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对句50多万条。在此基础上又于2005年春节制作和播出了七集春节特别节目《奇联妙对贺新春》,同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学会组织创作的让各省台主持人向全国观众献春联的“新春使者送春联”节目成为整个春晚的一大亮点,社会影响非常广泛。2011年春晚又以出句征对的形式与海内外观众进行互动,得到了热烈响应,七天之内收到对句近50万条,获奖作品在元宵晚会颁奖。另外各省电视台也在各省楹联学会的配合下频繁推出与对联文化有关的电视节目,如今年春节前山西电视台录制了《山西楹联高手电视大赛》节目,将于春节前播出。对联作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理应担负相应的重任。中国楹联学会设有对外交流委员会,广泛联系港澳台的对联文化学者,也组团到加拿大、澳大利亚进行对联书法交流活动。目前海外华人对于对联文化依旧保持着很大的热情,如北美地区就有美国楹联学会、美加诗词楹联学会以及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北美分院等机构,组织过多种形式的征联活动,有些华人聚集区如旧金山、芝加哥等地,每年春节前都会有华人社团的“挥春”活动。总之,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传统的对联艺术并不是一种夕阳文化,而是紧随着时代律动的朝阳文化,相信这门中华独有的文艺形式会在当今以及今后的岁月中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为后世留下一笔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丰厚的对联文化遗产。(作者:刘太品)春节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新春伊始,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无论城市乡村,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习俗。是世界民俗文化中的一道奇观。广泛流传的民间谣谚中就有:“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及福字)”之说。每当大年初一,人们随着拜年的人群从大街小巷走过,最为抢眼的便是满街红红火火的春联,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春联的文体特点除了具有对联文体的一般特点,即“字句对等,词语对仗,平仄对立,节奏对应,内容对称”等之外,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春联一般以九言以下的短联为主。二是,春联的语言风格力求浅显易懂、清新活泼、一目了然。三是,春联的意境要求积极进取、昂扬向上,以渲染节日喜庆祥和的气氛。四是,春联的内容一般以切时切事为主,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捕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心声。春联创作的要求可归纳为三点:①对仗工整,②声调和谐,③语言通顺。同时,春联在形式方面也有一些禁忌:①忌不规则重字。在采用顶针、复字、叠字、排比、自对、反复、回环、层递等修辞手法时,多有规则地使用重字,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但,不规则重字则破坏了对联的对称法则,应为春联创作的大忌。②忌合掌。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汇若都是同义或近义的词,则会造成上下联内容类同,也是春联创作的大忌。③忌同声收尾。春联声调和谐的底线是上联的句尾为仄声,下联的句尾为平声。春联的书写一般不需要落款,只需讲究字体和整体的布局。首先字要端正、大方,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篆书、行草和草书则不宜使用。春联在书写时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写出后并排放一起对比一下,做到美观、匀称、醒目即可。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必须竖贴。当面对大门时,上联要贴在右手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上下联不可贴反。春联的上下联可以从尾字的平仄声来区别,仄声的是上联,平声的是下联。春联习惯上必须有横批。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则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写,现今的阅读习惯则多是从左往右,两种写法均可。长期以来,楹联习俗已经成为文化符号,是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学形式之一,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发展,文化影响经久不衰。2006年,楹联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是中国传统艺术之瑰宝,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表达出中国百姓祈福迎祥、驱灾避害的精神诉求和美好愿望,成为不可或缺的年节符号,在千百年华夏文明中传承至今。历久不衰的楹联文化,根植于社会大众,是我国一项雅俗共赏的文化样式,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楹联文化跨越千年、绵延至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喜庆吉祥、别具一格的楹联是扎根于我们心底的年味印记!历久弥新的楹联文化积淀着岁月的印痕,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值得我们代代传承、一般来说春联主要是贴在门上,一扇门标准的贴法是左右对联,加上门上的横披,共有三张。有的比较讲究的还会在门板上贴一张吉祥句,如果是从前两扇门的,还可以贴上左右对仗的二字句。门上的春联句,自古以来大体分为家庭用的、商业用的、或是政府机关的不同建筑物的相关内容。主要是取其联对内容的吉祥意思,所以在选择时不妨参考本书所选联句或是从书店贩售的对联专辑中去找。家庭张贴春联的位置,大致有前门、后门或是其他庭院等等,在古时比较考究,各种相关的春联非常应景。现在一般都是取其吉祥联对,念起来大吉大利就觉得妥当了。写春联的纸和一般书法用的宣纸不同,它是不吸墨的,所以在写时应注意不要沾太多墨,以免墨不易干,而且稍微一动,墨就会流出来。由于写在红纸与写在宣纸上所求的墨韵不同,如用磨墨可能不易磨得浓黑,使用墨汁较为方便。为着使贴在门上的春联能够墨色黑亮,宜采用较浓黑的墨汁。市面上有的墨汁容易沉淀,甚或质量不良,倒出来后墨色稀淡,写在红纸上显不出字迹精神,这种墨汁尽量避免。除了用黑墨写春联外,也可以写金字,这种金色的颜料与黑墨成分并不相同,是属于一种金色漆料,在文具店或贩卖年俗用品的店铺,会出售已经调配好的金色漆。如果要自己调配的话,可以到油漆店购买金粉、金油(凡立水)及可以稀释和清洗毛笔的溶剂。将金粉及金油混和,以溶剂加以调和到适当浓度后即可使用。但要注意的是毛笔沾过金色漆后,必须以溶剂充分清洗,否则干了后很快会硬化,以后就无法使用。写过金字的毛笔因为沾过浓度很重的化学原料,不甚容易清洗干净,日后并不适宜再沾墨使用。至于用过的金色漆需将瓶盖栓紧,如此较不会因溶剂挥发变得浓稠而难以使用。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名联佳对,浩如烟海。这里所辑录的,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可谓是沧海一粟。希望能有助于读者欣赏我国这份独特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种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文艺形式,它讲究对仗工整,遣词典雅,寓意深刻,规格严谨。对称及平衡,是先民美学观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在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时便已显示;在文字创造方面,同样显示着这一审美观。从已发现的公元前四千年的半坡遗址出土垢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来观察,这些符号也经常成左右对称。八卦是我国最早的极为规则的、非常讲究对称的刻画符号。卦象的外形到内涵(从形到质)都体现着“对称”的审美观。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这种审美观便表现为对偶句。《文心雕龙》有言:“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对偶这一修辞手段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运用的修辞手段,它和象声是孪生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