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农业信息化工作现场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的精神,扎实推进国务院《“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和省政府《“互联网+”重点工作方案》的工作目标,全面总结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内江农业电商实体店;刚才,成都市、内江市和绵阳市的农业部门,以及中药材天地网和华朴公司作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交流发言。通过现场参观和典型发言,相信大家受到了很好的启发,也对今后如何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下面,我讲几点意见:当前我国进入“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常态,伴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十二五”期间、尤其是今年以来,我省农业信息化在发展中前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农业信息化基础条件不断夯实。全省3G和4G上网入村率97.6%,光纤网络入村率66.8%,农村宽带入户率12.8%,农村每百户有计算机和移动电话分别达16.3台和177.5部,农村广播电视已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民生活方式。(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省、市(州)和7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均设立了信息服务机构,36%的乡镇和22%的行政村建有农业信息服务站点,专职农业信息员达600多人。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专家组成的全省农业信息化专家团队创新体系正逐渐发挥积极作用。宜宾、资阳等市应用“农技宝”、“新农通”等现代信息服务手段传递农业政务市场信息和技术,构建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快速便捷通道,有效解决三农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三)农业电子政务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省农业厅先后建成金农工程、农产品安全溯源、高标准农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等一批农业信息化重点项目。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有132个县的2986个产品入驻;省级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初步实现畜禽免疫标识和动物疫病追溯管理,年使用追溯标识7100余万套,逐步实现“信息可查询,去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监管目标。省农业厅还初步构建了省级农业数据中心,通过三类网络和门户网站,基本实现了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完成21个市州高清视频会议全覆盖,建设和完善了12316惠农短信、农情调度、生猪生产及价格监测预警等20多个业务系统;今年,省厅OA办公省级系统、农机化评价体系系统、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机电灌溉管理与服务平台和省厅门户网站手机APP等信息化提升项目通过验收,将进一步提升省厅农业行政及业务管理效率。从市县两级来看,电子政务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成都市智慧动监正在全市各县稳步推进,广元市农业部门按照“立足改革确权,突出成果应用”的原则和“一图多用,多权同确,成果共享”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了市、县、乡镇三级互联互通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交易管理平台”。德阳和眉山等市建立的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系统,实现了市、县、乡三级互联互通,对村、组两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为“三农资金”公开透明、监督监管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各地借鉴。。(四)农业生产物联网应用开始起步。近年来,我省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应用有了良好的开端,已应用物联网的企业节本增效明显。成都市已建成40多个农业生产物联网基地,自贡市养殖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率达到30%左右。四川正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种都蔬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朴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种养企业,在畜禽养殖和蔬果种植生产应用物联网开展温湿调控、自动投料、水肥喷灌等新技术,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梓潼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水稻无人机授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作业效率提高20倍以上,每亩平均增产5.4公斤;夹江县海滨农场应用无人机开展大面积水稻定量喷洒农药,每亩仅施药500毫升左右,节省药液90%以上,节省50个青壮年劳力。(五)农业经营信息化应用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抓住“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机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务实推进”的原则,在“互联网+农业经营”多渠道、多途径、多平台上的应用成效显著。在农业电商方式上,一是搭架自有专业平台,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中药材天地网已成为全国中药材市场价格和销售数量的标杆;麦味网已成为省农业厅指导下的我省本土化农产品和休闲农业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重要窗口;成都温江区花卉电子商务中心、通威全农惠、泸州市“畜牧购?天鲜配”、内江“渔网天下”、宜宾川红茶业集团等建立起“生产基地+网络销售+物流配送”的多种营销模式,川红茶业集团仅“双11”这天的销售额即达637万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借助第三方平台,有效扩大营销范围。青川县大学生赵海伶2009年以来由线下到线上拓展木耳销售渠道,年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受到汪洋副总理的亲切接见;仁寿县成为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全国首个电商试点县,实现网上销售枇杷10万公斤……全省这种例子还有很多。省内不少涉农企业、专合社、行业协会也积极通过第三方搜索电商服务模式销售优质特色农产品。(六)“互联网+农业”重点工作有序开展。今年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动“互联网+”,制定出台《四川省2015年“互联网+”重点工作方案》。作为“互联网+农业”牵头单位,我厅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部门监管、企业管理、公众查询三大平台,初步实现数据整合、交换和共享;强化“三农”信息服务,通过12316“三农”服务热线、网站、手机APP等多种手段,提供及时精准的信息服务和指导,完善和健全500个乡、村级信息服务站点,有效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展物联网示范,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组建农业信息化专家队伍。目前评选出10家农业物联网示范企业和10家农业电商示范企业,已在这次会上授牌;1000家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100家休闲农业示范农庄正有序入驻麦味农业平台。信息化既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在国家有关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中,都将农业信息化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统一谋划和部署;今年以来,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涉农“互联网+”的有关文件,都对农业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抓住国家战略和良好政策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总体看,我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信息技术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信息化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和困难。我省农业信息化起步晚、基础低,推进任务十分艰巨,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是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各界对信息化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农业系统的不少同志对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应用还缺乏基本了解,主动将信息化手段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融合的意识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建立起稳定完善的投入机制,建设和运维资金不足。二是发展不平衡,总体推进缓慢。虽然成都市在农业信息化各领域的创新与应用走在全省前列,内江、广元、遂宁、宜宾、泸州、乐山等市州在信息化新技术应用于农业某领域方面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我省农业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同发达地区比较差异还比较明显,省内各市(州)信息化发展也很不平衡;电子政务和信息服水平相对较好,但生产和经营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还亟待加强。三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化程度低。当前,我省既懂农业又懂信息化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农业信息技术产品科研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程度不高,集成示范应用能力偏弱,适合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多功能、低成本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严重不足。这为我省农业信息化助推现代农业实现“弯道超车”增加了新的难度。四是统筹协调不够,孤岛现象严重。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多头并进,缺乏顶层设计与标准指导,难以互联互动。地方各级农业部门、农业各行业各自为阵现象突出,已有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协同共享,有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不足,农民真正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的信息十分匮乏。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在“互联网+”热潮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好全省农业系统切实可行的《四川省农业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及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和信息服务等指导性意见,力争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达到51%。(一)强化信息新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集成创新,以信息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利用信息化新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推进耕地质量管理、肥水药精准实施等应用,实现大田种植的数字化、精准化。加快推进种植业温室和养殖业圈舍环境监控、植物生长管理、智能设施控制等应用,实现种养业设施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力推进养殖环境监控系统、自动饲喂、疫病诊断与辅助决策等应用,逐步实现动物健康养殖管理智能化。(二)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经营领域的应用创新,着力提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多方式、多渠道、多平台网络化经营水平。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市场、管理、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减少交易中间环节,提高交易效率。探索农业(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行新模式和相关支持政策,培育一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生产、流通、交易、竞价、网上超市等服务。鼓励和引导大型电商企业开展农业(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在线交易,积极发展以农业电子商务为方向的物流配送。要通过农业(农村、农产品)电商发展,倒逼农业生产规范化、产品品牌化和交易标准化。实施农业电子商务扶贫工程,注重在农业产业扶贫中有意识、有计划、分步骤地打造“一村一品一网点”,促进贫困村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促进信息新技术在政务管理领域的方式创新,切实提高农业行政管理高效透明。积极配合部省有关部门开展的农业云计算和大数据立项工作,为省政府“政务云”和农业部“农业云”的建设,奠定好全省农业系统“大数据”支撑的基础;积极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农作物种子监管追溯系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管理、信息传输和灾情发布的信息化水平;强化涉农数据的采集、监测、统计和分析,提高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此,省厅已明确厅内各部门各单位要统筹协调开展信息化建设,已建信息化业务的软硬件要分期分批集中,为农业大数据建设做好基础支撑。(四)推进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创新,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的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探索设置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和农业综合信息员岗位,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信息站点建设,探索建立可持续运行机制。加强村级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继续从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培养选拔农村信息员,尝试引入市场化机制,增强乡镇信息服务站活力和农村信息员创业热情。当前正处于“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交接期,我们要按照总体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握机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工作:下一步要争取专项和配套资金支持,加大农业信息化项目是实施力度。我省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我们将严格按照整县推进的要求,积极争取配套资金支持,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以推进我省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四)强化示范引领带动。按照我厅今年推进 “互联网+农业”的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厅属相关单位围绕自身业务工作,筛选和培植3-5个示范点,帮助支持示范点开展“互联网+农业”的有益尝试,在全省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我厅有17个单位共筛选和培植了50个示范点,相关年度总结正在进行之中。今天在会上授牌的10个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10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也是在各市州推荐的基础上,由新组建的农业信息化专家队伍评选出来的。其中四川华朴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猕猴桃ERP智能管理系统平台被农业部确定为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向社会推介;中药材天地网是全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麦味网是我省本土化、专门化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下一步,我们要强化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各级农业部门也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向示范基地和企业倾斜,通过他们的示范,加快提升全省“互联网+农业”水平。(五)加强行业指导培训。四川省农业信息化专家团队已经组建,将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技术攻关、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与技术支撑。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围绕“互联网+”开展创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为重点的分类培训,建立一支熟悉农业生产经营、熟悉农业信息技术跨界型农业信息员队伍,推动我省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同志们,农业信息化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提升四川农业的信息化水平,为四川农业农村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