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 - 长江勘测设计研究院
时间:2019-01-17 04:58 作者:admin
长江设计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全面、经验丰富、能力卓越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团队,形成院士、大师、领军人物、行业专家、技术骨干等结构合理的技术梯队。如今,有各类专业人才2000余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人、教授级高工273人,高级工程师1015人,中级职称728人,各类注册工程师1197人次。技能人才740人,其中高级技师20人、技师183人、高级工358人、中级工及以下179人。有66位专家被评为院士、大师、省部级专家、行业专家,300余人成为省、部及行业各类专家库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1925年8月生,湖南桃江人,194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工学院水利工程系。历任长江委设计部门技术员、工程师、长办副总工程师、副主任,现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他先后参与荆江分洪工程设计与施工,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设计,1958年任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设计核心组组长兼现场设计代表组组长,1970年任葛洲坝水利枢纽组设计主要负责人兼现场设计代表处处长。两个工程他都参与了设计、建设的全过程,解决了工程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葛洲坝大江截流工程、二江工程分别获国家优质工程优秀设计金质奖和银质奖;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文伏波均为主要获奖者之一。主持《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修订补充报告》编制,获得水利部1994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是三峡工程论证施工专家组专家、三峡工程重大科技研究“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施工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1940年1月生,安徽颍上人,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水工专业。历任长江委施工处副处长、葛洲坝工程设计处副总工、处长,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长江委副总工,现任长江委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负责乌江渡、葛洲坝导截流设计、隔河岩现场全过程设计,1994年起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 葛洲坝大江截流工程获国家优秀设计奖,葛洲坝二、三江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工程设计和隔河岩水利枢纽新型重力拱坝工程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他均是主要获奖者之一。在三峡工程一期土石横向围堰设计中,解决了在深厚的新淤沙层上围堰基础的稳定、液化、防冲问题,优化混凝土纵向围堰上纵弯段的弧形布置,节约混凝土23万m3。他长驻施工现场,及时解决许多技术问题,为隔河岩工程质量优良、提前一年发电和三峡一期工程施工、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设计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两次被评为水电部、水利部特等劳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清江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先后授予他“隔河岩工程特殊贡献者”、“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200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15年获“钱正英奖”;2017年7月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水工结构专家。1962年7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0余项,是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及三峡等工程专项科研30余项。提出了“全衬砌”结构新型船闸,建立了全衬砌船闸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主持设计成功世界首座全衬砌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研发了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蜗壳“组合埋设”、“单洞型”大型地下电站、“盾构隧洞预应力复合衬砌”输水隧洞等多项水工新技术,并在三峡、南水北调等多项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主编世界首部《升船机设计规范》,出版专著7部。曾获全国工程设计大师、FIDIC百年优秀咨询工程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荣誉。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启贵1964年出生,男,湖北宜都人。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建筑专业,2000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任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河海大学长江研究生培养基地博士生合作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防总首批聘任专家,水利部首批5151人才工程部级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大坝协会理事,2017年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2011年评为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主持完成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设计,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被誉为“面板堆石坝里程碑工程”。作为国家防总专家参加了四川唐家山、西藏易贡堰塞湖抢险,江西抚河唱凯堤溃口抢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作为中国政府专家,赴巴基斯坦提供Atabad堰塞湖除险技术援助,赴泰国提供防洪抢险救灾技术援助。获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金奖1项、银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等著作,主持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杨启贵1964年出生,男,湖北宜都人。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建筑专业,2000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任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河海大学长江研究生培养基地博士生合作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防总首批聘任专家,水利部首批5151人才工程部级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大坝协会理事。2011年评为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主持完成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设计,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被誉为“面板堆石坝里程碑工程”。作为国家防总专家参加了四川唐家山、西藏易贡堰塞湖抢险,江西抚河唱凯堤溃口抢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作为中国政府专家,赴巴基斯坦提供Atabad堰塞湖除险技术援助,赴泰国提供防洪抢险救灾技术援助。获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金奖1项、银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等著作,主持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全国工程设计大师杨启贵1964年出生,男,湖北宜都人。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建筑专业,2000年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现任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河海大学长江研究生培养基地博士生合作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防总首批聘任专家,水利部首批5151人才工程部级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大坝协会理事,2017年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2011年评为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主持完成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水电站设计,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被誉为“面板堆石坝里程碑工程”。作为国家防总专家参加了四川唐家山、西藏易贡堰塞湖抢险,江西抚河唱凯堤溃口抢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作为中国政府专家,赴巴基斯坦提供Atabad堰塞湖除险技术援助,赴泰国提供防洪抢险救灾技术援助。获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金奖1项、银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等著作,主持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水工结构专家。1962年7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0余项,是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及三峡等工程专项科研30余项。提出了“全衬砌”结构新型船闸,建立了全衬砌船闸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主持设计成功世界首座全衬砌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研发了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蜗壳“组合埋设”、“单洞型”大型地下电站、“盾构隧洞预应力复合衬砌”输水隧洞等多项水工新技术,并在三峡、南水北调等多项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主编世界首部《升船机设计规范》,出版专著7部。曾获全国工程设计大师、FIDIC百年优秀咨询工程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荣誉。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水工结构专家。1962年7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0余项,是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及三峡等工程专项科研30余项。提出了“全衬砌”结构新型船闸,建立了全衬砌船闸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主持设计成功世界首座全衬砌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研发了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蜗壳“组合埋设”、“单洞型”大型地下电站、“盾构隧洞预应力复合衬砌”输水隧洞等多项水工新技术,并在三峡、南水北调等多项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主编世界首部《升船机设计规范》,出版专著7部。曾获全国工程设计大师、FIDIC百年优秀咨询工程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荣誉。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水工结构专家。1962年7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0余项,是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及三峡等工程专项科研30余项。提出了“全衬砌”结构新型船闸,建立了全衬砌船闸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标准,主持设计成功世界首座全衬砌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研发了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蜗壳“组合埋设”、“单洞型”大型地下电站、“盾构隧洞预应力复合衬砌”输水隧洞等多项水工新技术,并在三峡、南水北调等多项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主编世界首部《升船机设计规范》,出版专著7部。曾获全国工程设计大师、FIDIC百年优秀咨询工程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荣誉。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龙慧文女,1962年1月生,湖北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制冷与低温技术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全国优秀女职工”、“湖北省优秀女职工”称号,多次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 2004年荣获长江委治江事业重大个人成就奖。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混凝土制冷工程的设计和管理工作。先后参加了葛洲坝二期工程、清江隔河岩水电站、江西万安电站、江垭水电站、江口水电站和构皮滩电站、三峡工程、向家坝、溪洛渡等十多项水电工程的混凝土预冷设计工作。 由她主持研发的混凝土预冷二次风冷骨料工艺技术,为我国乃至世界砼预冷工程提供了一项先进可靠的新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利于环保等优点。其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内外认定砼出机口温度难以达到7℃以下的定论,是砼预冷技术的一次革命。它对推动砼预冷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业。三峡工程使用二次风冷骨料技术共节省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4.5亿元。她主持开发的“氨钢基管铝翅片高效空气冷却器翅片管”技术,被专家评为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她主持研发的《砼预冷二次风冷骨料技术研究与应用》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多项成果分别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长江委科技进步奖1项。参编著作1部,公开发表论文近10篇。周良景1968年8月生,1990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施工导截流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职工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 主持完成了三峡、江口、皂市、构皮滩、水布垭等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工作。组织进行了三峡地下电站施工组织设计、乌东德施工设计、寺坪水电站工程设计、孤山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负责组织尼日利亚MAMBILLA水电站、乌江白马航电枢纽、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等项目研究工作。在长期的大量的设计论证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在大江大河中实施截流与大型围堰工程、地下洞室、沥青砼土石坝、通航河道导流工程、基础处理等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见解。积累了对综合性水利枢纽设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论证与决策经验。参加编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5部专著,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技术性论文。 主设的“三峡一期土石围堰”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三峡大江截流” 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施工与拆除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王小毛1963年11月生,江苏昆山人,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工结构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常务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获长江委先进工作者、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长江治江事业重大成就奖获得者,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中国大坝杰出工程师。 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参加了长江三峡、清江隔河岩、湖北五峰锁金山、汉江王甫洲、四川龙河鱼剑口、西藏阿里地区普兰等多项水电枢纽工程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及长江堤防隐蔽工程等多项勘测设计工作,并先后承担了三峡前期科研和国家“七五”攻关等多项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在三峡工程设计中,他和同事们成功解决了大坝特大孔口封堵时封堵体承受水推力大、孔口结构复杂技术难题;提出了将横缝止水后移,进行孔平压和横缝接缝灌浆等先进可行的措施;提出采用“倾倒爆破”方法的新技术,解决了三峡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爆破拆除工程量大、爆破控制要求高的重大技术难题。在滑坡体和塌岸治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处理经验。目前正负责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基于风险的大坝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他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参加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的修编,在国内外科技刊物上发表十多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技论文,参与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二十年》等多部著作的编写。谢向荣1962年8月生,湖南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建筑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MBA专业,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工结构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3年获“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谢向荣副院长从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和参加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单项设计、招标设计、详图设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设计;彭水、构皮滩水利项目初步设计;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等项目初步设计及详图设计;保康寺坪电站初步设计、深圳机场、葛洲坝等工程施工设计以及彭水水电站项目建议书、几内亚苏尔比提水电站、重庆市防洪堤等项目可行性研究;三峡工程立体工程招标文件、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招标文件及招标、广西百色水利枢纽、清江水布垭水电站、西藏冲巴湖除险加固等项目招标。2003年初,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设计总工程师。他负责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修编、穿黄工程方案综合比选(含20个专题报告)、总干渠总体设计、丹江口大坝加高技术专题报告和初步设计(修编)、丹江口大坝加高可行性研究及穿黄工程可行性研究,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及北京段)可行性研究的预审及报告的汇编,提出的成果均已通过水利部审查。 先后在国内刊物发表和主编专著5部,论文数十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大禹科学技术奖2项,长江委科技进步奖2项。周良景1968年8月生,1990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200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施工导截流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职工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第七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 主持完成了三峡、江口、皂市、构皮滩、水布垭等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工作。组织进行了三峡地下电站施工组织设计、乌东德施工设计、寺坪水电站工程设计、孤山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负责组织尼日利亚MAMBILLA水电站、乌江白马航电枢纽、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等项目研究工作。在长期的大量的设计论证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在大江大河中实施截流与大型围堰工程、地下洞室、沥青砼土石坝、通航河道导流工程、基础处理等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见解。积累了对综合性水利枢纽设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论证与决策经验。参加编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5部专著,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技术性论文。 主设的“三峡一期土石围堰”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三峡大江截流” 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设计、施工与拆除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周良景王犹扬1959年1月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水工设计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8年获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湖北省力学学会(第七届) 常务理事。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电站工程设计。他先后参加了长江葛洲坝,汉江王甫洲、丹江口水利枢纽,清江高坝洲、水布垭水电站,乌江彭水、构皮滩水电站,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几内亚苏尔必提水电枢纽等国内外20余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为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主持完成高坝洲水电站水工部分设计中,通过多个专题优化研究,节约投资,且促进了工程提前半年发电。在主持完成江口水电站设计中,解决了多软弱夹层复杂地质条件下139米高混凝土双曲拱坝的设计及高拱坝大流量坝身集中泄洪的泄洪消能等难题。在担任岩溶地区最高双曲薄拱坝构皮滩水电站项目设总期间,他带领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解决了岩溶发育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232.5米高混凝土双曲拱坝的设计,高拱坝大流量大泄洪功率的泄洪消能,泄洪洞高速水流(达40m/s以上)泄洪消能以及软岩地质条件下大洞室群设计等难题,仅构皮滩水电站导截流工程通过优化就节约工程投资近2亿元,工程提前5个月发电。 近年来,先后获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水利部优秀工程设计奖金质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2项,参编著作2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篇。汪庆元1962年4月生,1983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工结构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4年被授予水利部系统部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领导者称号,2006年被澧水流域开发有限公司授予优秀项目经理,2006年被长江设计院授予优秀项目设总。2008年获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评为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是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曾任中国质量协会诊断师、湖北省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20余年,先后参加了陆水、万安、构皮滩、王甫洲、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天生桥一级、高坝洲、隔河岩、皂市、亭子口、湖南白云水库、云南炉房水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监理、咨询工作。科研方面,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课题。2006年起,担任水库溃坝风险与减灾技术研究子课题大坝安全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副组长。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积极参与水利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为指导今后制定水利质量标准、理顺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长期的工程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加的高坝洲水利枢纽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1项,万安水利枢纽获水利部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修编《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2部规范,编审了《知识产权保护应用手册》一书。公开发表了《皂市水利枢纽在澧水流域中的防洪作用》等多篇论文。尹忠武1963年3月生,河南人,1984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水工建筑专业, 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北省水利学会水库移民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先后荣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长江水利委员会“百优十杰”优秀青年工程师、优秀共产党员、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和水利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尹忠武长期从事水库移民工作,本着对国家、集体、移民和业主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实勤奋,爱岗敬业。他负责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中线两项“国家级”移民工程的规划设计,并主持了水布垭、高坝洲、构皮滩、彭水、银盘、亭子口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划设计,在丰富的工程实践活动中,积极推动移民专业理论的发展。负责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搬迁避让处理工作。他组织完成的《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为三峡百万移民稳妥安置绘制了蓝图;组织编制的巴东县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及专题报告等受到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表彰;主持编制的《长江三峡工程湖北省移民迁建进度及分年投资计划专题》,经10多年来实施检验,符合湖北省移民实际,保障了移民顺利搬迁。获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目前正从事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峡工程多功能目标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邵建雄1960年3月生,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2002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机电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直流专委会会员,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站电气及自动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人选。 1982年1月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长江设计院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水电站机电设计工作,先后参加、负责和组织了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万安、江口、三峡、南水北调中线(包括供电、控制和通信)、国外输变电等工程的电力系统和机电设计工作。在三峡机电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方法,《三峡左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总体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和《三峡右岸水轮发电机组参数优化研究》等研究工作被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负责并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7项科研攻关项目和三峡前期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组织参加的“多级连续船闸自动化运行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多级船闸闸室消防技术研究在三峡工程上应用”以及“采用交流百万伏特高压输电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目前,正牵头单位负责乌东德和白鹤滩两电站单机容量为百万级水轮发电机组的创新研究工作。 近年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加编写了《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等3部设计规程及《三峡工程技术丛书》机电分册审编工作,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廖仁强1962年10月生,1982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工专业, 1990年获该校水工水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长江设计院枢纽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多次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中国水力工程发电学会水工水力学专委会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理事、湖北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委会主任委员。 先后参加和主持了高坝洲、水布垭、三峡、构皮滩、乌东德、南水北调、长江堤防隐蔽工程等几十个大中型水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在水布垭工程设计中,提出了高面板坝合理的计算方法和材料分区,并给出大坝应力变形控制、周边缝结构和止水设计等工程处理措施。提出了采用阶梯式窄缝鼻坎挑流消能、消能区两侧设砼防淘墙方案,节省了工程投资,克服了施工难题。提出了取消调压井的中部厂房方案、合理的洞型和洞室群布置,提出采用砼置换和锚杆锚索等措施对软硬相间围岩进行加固处理。提出“均布固结+帷幕”的布孔型式,保证了高面板坝趾板的帷幕质量,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水布垭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参加完成 “水力发电站地下厂房变顶高尾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该成果应用于三峡地下电站和彭水水电站,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乌东德投标设计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下游消能区设置天然水垫塘的方案。 承担了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负责“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参加“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水利部大禹科技技术奖1项,湖北省“四优”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2项。主持完成了大量的理论科研工作,参编专著2部、规范3部,发表了几十篇论文。裴灼炎1962年4月生,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工程测量专业,2007年在职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副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7年被评为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先后担任湖北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水电信息网《水利水电测绘》副主编。湖北省灾害防御协会减灾技术发展与应用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人选。 自参加工作以来,参加了万安、丹江口、隔河岩、高坝洲、三峡、溪洛渡等数十项安全监测设计项目。首次在国内大坝安全监测工作中创造使用竖直传高仪,该仪器实测精度高,速度快,运行可靠,在三峡等大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牵头研制的 “弦矢导线测量拱坝位移”装置在清江隔河岩大坝工程安全监测中应用,解决了多条钢丝共点问题,同时提高了复位精度和灵敏度。负责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监测的设计优化与实施方法研究,专家认为,成果从理论到方法,以及新仪器的研究都有较大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功解决了三峡工程大规模岩石高边坡变形监测的难题,并在其它大型工程中得以应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 近年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监测项目荣获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勘测金奖,是目前为此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项目在全国荣获的唯一最高奖项。获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李学安1964年3月生,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结构工程专业, 1991年获武汉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现任长江设计院建筑公司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长江委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参加工作以来,参与了三峡、南水北调等十几个大型工程设计。先后参加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三峡升船机超大型金属结构的多个专题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三峡工程“八五”攻关项目三峡升船机塔柱及柱顶机房结构选型研究,解决了塔柱及柱顶机房结构选型等关键性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建设中采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反应智能混合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对三峡、清江隔河岩、高坝洲等工程升船机柱顶机房结构设计起到了较好指导作用,应用前景广阔。参加国家“863计划”课题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系统设计及其在若干重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负责可控流体智能结构的应用研究,在三峡升船机得以应用,大大提高了升船结构的安全储备。主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可行性方案研究。研究报告已被专家评审通过,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参加武汉市重点建设项目长江武汉河段汉口边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研究,主要负责景观概念规划,并成功实施,开沿江城市边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之先河。目前正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前期研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景观规划研究和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共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十余篇。李会中1964年10月生,河南人,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2001年6月于武汉大学获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任长江设计院三峡勘测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湖北省地质学会水工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特邀专家。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1987年7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先后参加或主持了三峡工程、高坝洲、水布垭、乌东德、长江重要堤防等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地质勘察工作。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长江三峡工程高边坡岩体工程问题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声波测井技术应用研究》与水利部科技创新《滑坡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后者成果已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会议鉴定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滑坡变形与破坏全过程DDA模拟、滑坡变形特征的Si和Sf定量指标评价法等方面为国际领先。负责与武汉大学合作的创新课题毫米级滑坡变形监测的2G技术与方法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成功应用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金坪子滑坡和三峡库区野猫面、黄腊石滑坡变形监测工作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预可研、可研勘测工作,结合工作,正开展金沙江河谷发育史与水电开发专项研究、平硐全景数字电视成像系统研制及应用技术开发、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重大课题。 近年来,获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编《大型库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等专著2部,发表《马崖高边坡岩体卸荷变形的力学分析及整治》、《与土石坝有关的地震问题》等30余篇论(译)文。马贵生1962年1月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86~1987年在美国孚华土壤工程公司研究膨胀土。现任长江设计院长江岩土公司副总工程师,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多次获得长江委和长江设计院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长江委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和水利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湖北省地质学会理事,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南水北调、银盘、白马、长江中下游堤防等十多项大型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为了深入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膨胀土问题,首次提出了膨胀土的膨胀量分为可恢复与不可恢复两类。在主持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过程中,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大胆采用一种新的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自振法抽水试验,理论基础可靠,试验方法简便,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长江中下游堤防加固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中,参与制定了《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工程勘测实施方案》等技术要求,大胆探索,首次提出了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原则与方法,解决了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与分析中的关键性复杂难题,为堤基防渗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承担完成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南水北调工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的两个子课题研究工作。 获长江委科技进步奖1项,参编工程地质类规范3部,参编专著5部,参编研究报告3部,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邓越胜1965年10月生,1988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港口航道及治海工程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交通公司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经营杰出贡献奖和优秀共产党员。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部陶岔~沙河南段可行性研究工作、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南水北调一期穿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比选工作、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渡槽设计专题研究及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方案综合比选工作。主持武汉长江隧道工程设计监理工作;主持乌东德电站对外交通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多项大、中型港口、桥梁、公路和隧道等的设计及咨询及工程监理和工程总承包工作。主持了《武汉市港口总体规划》、《芜湖市港口总体规划》及《湖北省茅坪港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报告》的编写工作;主持三峡工程覃家沱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用大吨位预应力锚固技术,及预应力扁锚技术及开发应用大型自锚式是臂挂兰施工技术,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并加快了工程施工周期,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乌江构皮滩特大桥设计过程中,采用新型薄壁双墩结构,既满足了桥梁重载和通航的要求也节省了工程投资,在大桥主梁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施工过程模拟控制技术使主梁顺利合拢,误差控制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大桥按高墩(高薄壁双墩)墩位,载重综合方面构皮滩乌江大桥的摊位在国内同类型的桥梁中居前列。主持王甫洲船闸设计过程中,国内首创输水系统采用集中式输水倒口消能不设镇静段的输水系统,节约开挖工程量9000立方米、砼3000立方米,对其他中低水头输水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有很大推广价值;船闸上闸首利闸室均采用整体结构,解决了重大的工程技术难题等。 近年来,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项、交通部水运工程优秀设计三等奖1项,发表近10篇论文。谭界雄1963年4月生,湖北松滋人,汉族,中共党员,工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江设计院水利水电病险工程治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荣获长江委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专家。先后参加了丹江口水利枢纽、江西万安水利枢纽、湖北王甫洲水利枢纽、湖北水布垭水利枢纽、湖南皂市水利枢纽、湖南株树桥水库加固及长江堤防隐蔽工程等多项勘测设计工作;负责了湖南白云水电站大坝渗漏治理、广西百色澄碧河水库除险加固、云南普西桥水电站渗漏处理、湖北陆水水利枢纽加固等大型水库加固勘察设计;参加或主持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课题研究。通过多年实践探索与潜心研究,负责研发了深水微渗漏智能检测技术、堆石坝变形控制技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垫层加密技术、沥青心墙堆石坝防渗重构技术、气动抛投堵漏技术、水库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等大坝安全核心技术,并在三十余座水库示范应用 。 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特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奖等科技奖项。主编了《水库大坝加固技术》、《水库大坝水下加固技术》、《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等专著,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张建清1965年7月生,浙江金华人,1988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2002年获河海大学工程硕士。现任长江设计院物探检测公司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2006年荣获长江设计院劳模称号,2015年获“黄鹤英才(专项)计划” 科技创新人才,201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利电力物探科技信息网副理事长。从事水利水电等领域工程物探生产、科研工作近20年,先后主持和从事了《三峡工程岩体覆盖层分层研究》及《三峡工程花岗岩体弹性波CT技术应用研究》等2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内领先水平、长江委原综勘局科技基金支持项目《一次激发多波利用研究》、《三峡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主持三峡工程坝区混凝土质量、建基面检测、基础固结(帷幕)灌浆质量检测、锚杆锚固质量检测等数十项物探工程项目。1995年~今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设阶段工程物探专业主管并主持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北京)总干渠初步设计阶段工程物探技术要求》。 承担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科技基金项目《锚杆锚固密实度检测技术改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长江设计院科技创新与发展基金《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改进研究》课题。 在长期水利水电工程物探工作中,他善于总结和创新,发表论文近10篇。近年来,获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1项,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3等奖1项、1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王仲何1966年4月生,湖北通城人,198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工程建设与监理公司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爆破协会理事,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 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参加了清江水布垭水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乌江构皮滩水电站、清江隔河岩水电站、清江高坝洲水电站、长江堤防和城市防洪工程、深圳机场填海换基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江西南车水电站等大型水电工程监理工作,葛洲坝水电站自备电厂、丹江口水电站自备电厂、河南板桥水库复建工程等施工工作。作为主要设计人,完成了三峡工程导流明渠、一、二、三期围堰的设计。作为设计负责人,承担了长江重要堤防安徽马鞍山堤段、九江堤段、湖北荆南四河堤段和九江、景德镇、重庆、广东番禺等城市堤洪工程的设计工作,作为施工和造价专家,受聘于国家商务部承担我国对摩洛哥经援项目的评估工作。 2004年“高面板堆石坝导流与度汛研究及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设计项目”湖北省优秀设计一等奖。主编或参编著作3部,公开发表论文5篇。石伯勋1962年3月生,湖北崇阳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工会主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担任湖北省地质学会水工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先后参与了三峡、隔河岩、水布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乌东德等一大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目前,作为项目副经理,协助主持金沙江乌东德可研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协助完成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并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该规划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移民遗留问题、安稳致富、水库生态环境、地质灾害、长江中下游影响等,是一项没有现成模式,他坚持探索创新,带领团队出色编制完成多项研究成果,受到国务院三建委广泛赞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移民规划并完成初步设计工作,移民规模仅次于三峡移民,初步设计规划报告得到国调办,河南湖北两省等多方好评。先后获全国优秀勘察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7篇,编写《长江流域地质灾害及防御》和《工程与地质》2部专著。杨爱明1961年12月生,198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工程测量专业,1999获武汉水利水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现任长江设计院院长助理,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设计院劳动模范、经营工作突出贡献者、先进工作者、长江委奉献治江工作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荣誉。担任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测绘协会副会长,全国水利水电测绘信息网理事长。2012年当选为水利部5151人才专家。他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或负责了三峡、乌东德、小南海、万安、江口、水布垭、构皮滩、彭水、鄱阳湖、洪湖、华阳河、西南诸河、长江中下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黄石、南京二三桥、鄂黄大桥、青岛海湾大桥等特大型桥梁及长江堤防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变形监测、工程测量、流域规划测量、遥感信息技术应用等生产、科研及管理工作。近5年来,作为专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开展水利部948项目大坝及滑坡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课题研究;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区域带状似大地水准面确定研究。创新性开展国内领先的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移民实物指标解译、采集、查询系统建设,有力促进了水利水电移民专业革命性的巨变。目前正联合相关大学开展国家级科技支撑等各级科研攻关项目6项。近年来,获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已公示)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1项,全国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优秀工程和产品奖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行业标准规范1部,作为主要参编人编国家标准规范1部。赵成生1961年2月生,山西苛岚人。1983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工学学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先后荣获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绩效考核先进个人。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参与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科研、初设、重新论证、技施阶段勘测。先后主持完成葛洲坝抽水蓄能电站、金沙江虎跳峡枢纽、保康寺坪、乌江彭水等水利工程勘察;主持完成茅坪溪防护工程、奉节次草沱、巴东作揖沱、巫山向家湾、曹家湾滑坡、武汉市龙王庙险段整治等工程地质勘察;主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施工及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程地质报告编制。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全面主持乌江银盘、白马水电站等国内外大型水电工程,装机规模达2300万千瓦。先后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铜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编写规程规范2部,发表论文6篇,专著1部。高光华1960年1月生,198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设计院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担任湖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电力行业水电站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完成了清江高坝洲、水布垭等水利枢纽工程机电设计,组织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整体可行性研究的机电设计,主持完成多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电场设计工作、青海格尔木光伏电站设计及重庆奉节风电场可行性研究工作。参与或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研究专题、三峡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研究专题、继电保护研究专题及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系统研究专题的研究,并成功得到应用。主持完成了水电站大电流垂直封闭母线的研究,成功应用于水布垭、彭水等工程。主持完成水布垭水电站机组稳定与特性参数选择的研究工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正主持开展汉江孤山、红沿河核电站取水建筑物、缅甸道耶坎等项目设计研究工作。近年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是设计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1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近10篇,参编专著多部。熊泽斌1963年6月生,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港口与航道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设计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担任湖北省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设计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设计监理等工作。参加或主持了葛洲坝、隔河岩、水布垭、沐若工程、缅甸道耶坎等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水工设计。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研究》,深入研究了水布垭泄洪消能布置方案和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全过程参与株树桥水库除险加固。正承担其培项目的勘察设计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1部。鄢双红1967年9月生,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1997年-1999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工程结构专业硕士。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长江设计院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鄢双红同志主要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先后主持过皂市、构皮滩、彭水、三峡、乌东德、银盘、亭子口、水布垭,湖南株树桥水库渗漏处理、蒲圻水利枢纽除险加固等工程的施工导流设计。主持过长江重要堤防工程武汉市长江干堤、三峡库区三期地灾治理工程、南水北调中线穿黄进出口竖井工程、厦门杏林湾防洪排涝工程、黄石长江穿越工程等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成功解决了皂市导流洞出口滑坡对洞线布置及出口消能防冲问题、彭水导流洞出口高边坡施工及出口消能防冲问题、构皮滩RCC围堰施工中有关关键性技术难题的研究,节约工程投资约2000万元,取得显著效益;主持完成了构皮滩导流隧洞设计及施工研究,解决了软岩地区大断面导流洞施工的技术难题;主持完成的模袋砂软体排成果应用于武汉市长江干堤施工中取得显著效益。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深厚覆盖层条件导截流及围堰安全控制技术”课题主要承担人之一,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和总结工作。近年来,获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参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等2部著作,发表导截流施工技术论文10余篇。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了葛洲坝大江防淤堤、隔流堤、大江围堰拆除与混凝土防渗墙控制爆破;主持了三峡、隔河岩、水布垭、南水北调中线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不同阶段的施工专业工作。作为主要主持人,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最关键的技术问题——穿黄河工程在粉细砂层地基中运用盾构法隧道施工的新技术成果。主持完成的葛洲坝自备电厂大规模控制爆破现场试验成果并被采纳成功应用于工程爆破施工。主持负责的清江水布垭电站心墙堆石坝心墙料开采筛分爆破试验成果,其试验成果成功应用于该电站初设坝型比较专题报告中。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参与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子课题《高边坡施工程序、方法的优化研究》及七.五科技攻关《三峡船闸高边坡施工程序及进度》,并参与了七.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坝基开挖爆破技术研究》。目前,全面主持负责四川省嘉陵江亭子口枢纽工的设计工作及攀枝花金沙江河段金沙、银江等大型水电站项目设计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和技术管理工作。涉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三峡库区移民城镇选址、地质灾害治理等诸多方面。已主持了110余个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其中主持和参加了12座大中型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装机总规模达1800万千瓦。是三峡工程库区城集镇移民迁建新址(13座城市、129座集镇)地质勘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首次提出和发现了巴东黄土坡滑坡、巴东赵树岭滑坡、奉节猴子石滑坡、奉节老房子滑坡等滑坡。其中,赵树岭滑坡的发现为巴东新县城规划修编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避免了可能的失误。在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巴东地质工作站站长期间,曾成功预报了两次滑坡,提出上百份地质咨询报告,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专家参加过亭子口、构皮滩、银盘、白马、龙桥等水电站及青海引大济湟调水工程、广西百色水库剥隘滑坡等数百个项目的技术咨询。目前,正承担着国外数个大型水电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工作。胡维忠 1968年10月生,1991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曾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现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长江委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长江设计院劳动模范、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长江防洪研究、规划和设计工作。承担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长江防洪系统联合调度运行模型研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三峡工程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鄱阳湖区综合治理规划、洞庭湖区综合规划、武汉市龙王庙险段(汉口岸)整治工程设计、长江堤防加固钢板桩示范项目等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完成的成果均应用于生产实践,效益显著。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在我国首次将钢板桩作为永久性的措施应用于长江干堤堤基加固防渗处理中,他开拓创新,科学制定设计方案,保障了重点险工段的防洪安全。目前承担了水利部公益性科研专项“长江控制性枢纽建成后中游防洪响应措施研究”及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研究,为维护健康长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荣获中国水利大禹奖一、二等奖3项,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奖1项,部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1项,在国内外科技刊物上发表十多篇科技论文,参与了《长江防洪焦点关注》、《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技术研究》、《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等5部著作的编写。陈磊,1967年9月生,1987年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建系水工专业,2004-2007年,中南大学攻读地质工程研究生并毕业。现任长江设计院枢纽处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专家,三峡工程土建质量标准评定委员会委员、三峡工程翻坝转运协调领导小组成员、葛洲坝集团长江预应力工程公司技术顾问、河海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工程招投标中心和湖北长江招投标公司专家库入选专家。他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坚守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一线,主要从事水工结构、岩土工程、通航建筑物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相关研究工作。参与了湖北清江隔河岩水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是隔河岩新型重力拱坝、三峡枢纽大坝、三峡升船机上闸首、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主设之一。结合工程实际,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隔河岩拱坝右坝肩回填加固、三峡船闸重力墙优化等多项技术创新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其中,取消三峡船闸重力墙背填土和采用钻孔代替排水洞等建议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作为专家,评审了长江堤防隐蔽工程、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涪陵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水下廊道渗漏专项处理工程等多项水利水电项目。目前正承担三峡升船机续建工程和坝区整治、三峡枢纽运行等方面设计研究工作。近年来,获国家级勘察设计金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各1项,参编规程规范3部,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著作3部。刘立新1966年10月生,1988年毕业于葛洲坝工程学院水利水电施工专业,2001年获武汉大学水利工程硕士学位。现任长江设计院施工处副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院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担任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先后参加了三峡、水布垭、彭水、密松、其培、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等工程设计工作,参与了三峡三期RCC围堰等重点工程的爆破拆除工作,参与多个围滩吹填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向湖北省大坝安全诊断及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研发基金,开展大坝加固工程爆破安全控制标准研究,重点研究了加固工程高边坡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水闸加固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大坝加固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及灌浆区加固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提出了高边坡、水闸及大坝加固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控制标准建议值,并顺利通过验收,为推进我国病险水库加固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参与者,对设计施工总承包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学进步特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工程咨询优秀成果奖1项。参与技术规范1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近10篇。倪锦初1961年4月生,1983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施工专业,2002年获武汉大学水电学院水工结构工程硕士学位。现任施工处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院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长江委三峡明渠截流先进个人、院三峡工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担任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中国水利学会工程爆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掘进机专委会委员。倪锦初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基础处理工程的设计、试验研究及施工管理工作。先后参加了三峡三期明渠截流、三期基坑开挖、地下电站、二期与三期围堰拆除设计与试验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穿黄工程及丹江口加高、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苏州港太仓港区吹填工程、长江提防工程、广东、福建、江苏沿海提防工程等项目设计与研究。通过近30年的工程实践、学习和总结,对本专业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较全面,及时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国际前沿水平。先后参与了七五、十五、十一五等各时期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特别是参与负责的三峡三期RCC围堰拆除试验研究,提出采用数码雷管控制围堰爆破正确倾倒的创新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南水北调工程膨胀土和高填方渠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近年来,获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中国工程咨询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近10篇,主编和参编专著共2部。吴建军1963年7月生,1988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际项目经理。先后荣获院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担任湖北省土木学会长江委分会理事长、秘书长,湖北省土木学会理事,是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第三、四层次人选。他主要从事民用建筑及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规划及环境专业设计工作。作为专业负责人主持了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