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观察者网-中国关怀 全球视野
时间:2018-09-01 13:59 作者:admin
对信奉普世价值的欧盟而言,历史是一场噩梦,启蒙理性是逃离噩梦的地图;而对于英国和中国而言,历史决定了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中英两国的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全文]美国本土是没有皇室贵族概念的,但这不妨碍美国先富起来的人们对等级的追求。他们在拜访英国时,发现有付小费这个习惯,内心大喜:这正是体现我身份地位的好方法啊。于是美国人给起小费来毫不吝啬,各种角度展现自己暴富的土豪行为。[全文]在阿拉伯半岛的东南端,有一个富裕却常被忽略的阿拉伯国家——阿曼素丹国。它的存在感极低,但其实,经过几十年的国内建设,阿曼现已是富裕国家之一,且贫富差距很小,是富有幸福感的中东小国。而这一切均始于一场长达13年的内战。[全文]在英国历史背景下,若我们将1776年革命视为一场英国革命,我们就必须不仅要问,为什么在美洲殖民地发生了反对议会的革命,还要问,这一革命在议会自身的历史中的有何意义。议会机构不能在殖民地环境中扎根,这一失败是否来源于机构本身处于危机状态的情况。[全文]其实,在英国脱欧那一刻起,就已陷入了一种地缘政治的尴尬。距习近平在伦敦提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还不到三年,这招牌看起来就已有些失去光泽。与此同时,法、德等国却在推进对华关系。[全文]作为一种传统的爱尔兰,那种爱尔兰人为之斗争了数百年的东西,已经消失了。整个爱尔兰,不论南北,都已是后现代社会,而“爱尔兰”作为一种浪漫的回忆,并不是爱尔兰人真实生活的组成部分了。[全文]一帮年轻的士兵,才20多岁,每天没事干,在红海边上晒太阳,看日落,一枪没放,前后待了两个多月……苏伊士运河事件可真是惊心动魄,搞不好第三次世界大战都要由此爆发了,而置身前线的英国士兵,却视之为一个美好的青春记忆![全文]一百多年前的日德兰大海战战场上,欧洲提督的“杰出”代表、英国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部队指挥官贝蒂,面对麾下多艘战巡被德国同行击沉、就连自己的座舰都差点不保的惨状,不得不发出哀叹:“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有点毛病”。一百多年后,那对老冤家却不约而同地迎来了新麻烦。[全文]与此同时,英国也正在积极寻找退欧之后的新定位,并试图逐步减少对于欧盟市场的依赖。作为英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国自然成为伦敦的不二之选。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两国2016年的双边贸易额为491亿美元,英国逆差244亿。[全文]一个宣称为孤儿和贫苦孩子提供“有爱之家”的慈善组织,其工作人员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涉嫌儿童性侵。但在面对调查时,却声称所有相关资料都已丢失。作为儿童福利机构却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无法提供,处在监管的盲区,任由机构工作人员操控,不免让人质疑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服务群体究竟是谁。[全文]他说“你看,《人权宣言》是有包容性的,私有产权保护非常好。”回答他“《人权宣言》保护谁的人权?”美国印第安人的人权没受保护,长期遭屠杀。英国讲私有产权保护也是一部分人的产权,但圈地运动,保护了大商人的产权,违背了农民的产权。[全文]曾经广受赞誉的英国医疗体系NHS近年来“疾病缠身”,改革举步维艰。2017年,私营机构开始联合NHS的全科医生,提供网络付费预约服务。患者可以支付70磅“插队”就诊。这种将NHS系统逐步私有化的做法,可能导致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必要的治疗。[全文]在最早的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经历了至少200年,甚至300年的乡村企业繁荣。正是因为英国历届皇室政府和他的皇家海军,还有通过帝国殖民、奴隶贩卖培育出的大批商人,共同创造了全球纺织品市场和棉花原材料供应链,才能够引爆英国的工业革命。[全文]能在观察者网工作一段时间,我非常荣幸。同时,我也被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活力征服了,我曾听到一位上海老人这样的解释:中华文明经历了低谷,如今正从最低处走出来。如果我在伦敦或斯坦福的朋友们了解到中国人这样的想法,他们会作何感想呢?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曾历经苦难,而如今他们崛起之后,内心的自信又是深沉的。[全文]其实这也不是笔者故意卖关子,而是因为轩尼诗先生背后是北爱尔兰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不像现在的欧盟难民危机——欧洲人对难民是无缘无故的爱,难民对欧洲人是无缘无故的恨,一个愿挨,一个愿打。英国人和爱尔兰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更像这个岛群上的天气,时阴时雨,折腾得没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