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永利开户




传真:
联系电话:

地址:
邮箱:

澳门永利开户

刘晓春:数字货币成为“货币”的关键在哪里?-唐涯 ...-财 …

时间:2019-08-16 02:17 作者:admin
香帅如是说   这两年金融业态遭遇很多新名词。在资金泛滥、旧生态被批判的世界里,新概念和新名词给人带来无穷想象力,也带来了套利的浪潮。 毋庸置疑,技术正在深刻的改变我们人类社会的结构,新的“信用”模式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渗透我们的生活;毋庸置疑,数据和算法将改变人类的很多行为模式,商业在变,金融当然在变。 新金融正在最初的演化中,象草履虫裂变的时候一样,只是,网络即时反馈机制将演化速度以几何级数提高了,我们将看见和经历这个变化。   但是,不要滥用“颠覆”和“砸碎旧世界”这种词语—— 还没有见过新世界,怎么定义新的世界观?数字货币就是个很有趣的栗子 —— 很多热衷于讨论数字货币颠覆世界的人们忘记了,“货币“从来不是“货币”,甚至不是“信用”,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中,货币从来是“王的信用”,没有权力乃至暴力机器支持的通用货币,从来只在微观层面存在过。关于未来,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也许未来我们将看到“货币”本质的变化,但是迄今为止,这还只是理想。   (嗯,理想还是要有的,否则和咸鱼有什么分别?不过,不要拿投资人的钱去做“公益”好吗?)   数字货币成为货币的关键在于需求   文 刘晓春   如果数字货币只是解决支付问题、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而交易前后的资金管理也要像现钞一样在交易后专门存到银行的账户里,那么数字货币是否能被广泛使用就有很大的疑问了。因此,对于数字货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还需要做更理性、科学、周全的思考和研究。   数字货币能否产生,这是一个技术问题。然而,一种东西能否成为货币,技术虽然重要,却不是关键。数字货币能否成为货币,关键在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需求的逻辑。同时,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已经不再是某一特定的等价物,其除了在金本位下具备的几大功能外,还具有信用创造、宏观调节工具的功能。比如,M0、M1、M2之间的分别,在金本位下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数字货币或许可以成为货币,但它并不只是货币,所谓“白马非马”也。所以,探讨数字货币需要厘清以下这些问题。   1 六个需要厘清的问题   第一,关于货币形态与支付技术的区别问题。   在整个数字货币或者是区块链的论述过程中,大多数人始终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一种支付技术需要有相应的货币形态来支持,但支付技术本身不等于货币。   第二,货币表现形态和货币功能,这也是不一样的。   纸币还是铜币?还是现在的记账货币?这是货币形态的问题,与货币功能本身并不矛盾。在谈论数字货币的时候,我们可能在这方面有些纠缠,以为货币形态变了,货币的功能也完全不同了。新的货币形态或许能丰富货币的功能,但不会彻底改变货币的功能。货币具备了新的功能,不等于否定、消灭了原有的功能。货币最初具有交换手段、价值尺度、价值储藏等功能,现在又增加了信用创造、宏观调节工具等功能,但是并没有颠覆原有的交换手段、价值尺度、价值储藏等功能。    第三,几个中心化的区别。讲数字货币、讲区块链,包括这两年讲互联网金融,去中心化是主要理由。   去中心化叙述几乎是这些技术的政治正确。而在去中心化的对立面——中心,几乎就是万恶之源。从逻辑上说,区块、链、平台等,本质就是一个中心,只是名词不同而已。撇开这个不论,就去中心化而言,支付的去中心化、记账的去中心化和货币发行的去中心化,这几个去中心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在我们很多讨论当中,似乎为了证明这个去中心化,就把那个中心化说过来了,当讲到那个中心化的时候,又把这个中心化拿过去了,互相套过来套过去地证明,不仅没有解决本质问题,反而混淆了逻辑。正确的方法是,应该把这几个所谓的中心也区分开来论述和研究。   第四,货币之所以可以成为支付手段,是因为它有一般等价物和价值储藏的功能,否则没有人愿意接受你的支付手段。   货币的基本功能是不可能分离的。因为,如果货币的功能是可以分离的,以单纯支付手段功能来证明数字货币是可以成立的,那么认为数字货币可以完全颠覆现有货币体系的结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五,货币形态和支付方式是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我们从物物交换到货币交换,用贝币、铜币、金币、银币、纸币,再到使用信用货币,都是由市场的发展、技术手段的发展而形成的。在一定的时间点内,或者说一定的时间段内,交易的场景和支付的场景本身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即使是在现在技术发展的情况下,纸币支付、信用货币的支付,或者用信用卡、用支票,这些支付手段都是同时存在的,但基础是同一种货币,即某一种法定货币。   市场交换需要一般等价物的公认性和一致性。不管货币是什么形态,只要是同一个币种下,不同货币形态的价值尺度应该是统一的,否则会带来市场的失效或者是市场的困惑。货币的最终目的是为市场交换服务的,所以在探讨数字货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把这些情况搞清楚。   第六,货币和类货币的问题。   类货币总体是以货币为基础的,比如单位发的饭票等。饭票的发行首先是以法定货币为计价单位的,一种情况是,你可以用法定货币买饭票;一种是单位内部已经决定,给每个员工每个月补贴多少法定货币量的伙食费,折算成多少饭票。所以,基础还是货币,类货币只是以货币为基础的代价券,其本身不能推翻法定货币,更不能替代法定货币。   2 广泛运用前还需理性研究   顺着以上的思路,再来探讨数字货币,更有利于将数字货币的应用研究落到实处。   就科技而言,一项技术一定有它的难度高低或先进性的差别,但是否具有可用性与推广性,以及在什么样的领域可用与可推广,则是另一个层面的事。就好比体操运动员可以做许多高难度的动作,把人体的机能发挥到极致,但这些动作并不具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价值。1887年,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创造了世界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令全世界各个种族的人民都能在同一个人类大家庭里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他的理想和情怀不可谓不伟大。世界语的语法严谨、语音优美、逻辑性强、表现力丰富,按当时的推论,完全可以颠覆所有的民族语言。但是,“于今安在哉”? 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数字货币能否为市场提供高效安全经济的支付问题,即在技术上解决高效支付、安全支付,及其底层技术的成本问题。如果数字货币的使用在效率、安全、成本上不能优于现有的货币体系,那技术再怎么玄乎都没有应用价值。据介绍,目前比特币一天转账达到二十多万笔,也就是说,区块一天需要的容量大约200M。数字货币是一个记录从发行到流转所有信息的硕大压缩包,虽然无形,却每一个都要占用一定量的容量。以人民币转账为例,假设全国每人每天只办理一个整数(一元人民币),就是十三亿笔,是比特币的6500倍,那区块的容量至少6500×200M。如果每个人每天转账不止一笔,并且每笔还有零头数字,现有的网络恐怕是不能负荷的。而目前银行体系和由银行账户体系支撑的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支付效率和成本消耗,远远优于目前支撑数字货币的技术。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如果数字货币能在技术上开发成功,同时又能为市场提供更顺畅的交换与支付效率,它会作为一种货币形态而与纸币、记账货币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一种货币,比如人民币,可以有纸币、硬币、记账货币、数字货币等不同货币形态同时存在,它们可以在各自适应的领域和场景进行支付和结算,或全部或部分地发挥货币的各种功能。如果数字货币的特点是点对点高效安全的支付,那么它在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现钞纸币,当然是在线上使用,可以代替纸币支付、信用卡支付、支票支付以及现在的第三方支付在一定领域内的支付功能。作为货币的数字货币,依然是法定货币,与其他货币形态是可以互相等价转换的。   至于一些机构发行的用于特殊领域商品交换和服务支付的数字货币,只是代价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脱离记账系统用于点对点支付的数字货币,与流通中的纸币一样,有支付功能和价值尺度功能,但没有信用创造等现代金融功能,如要实现这样的功能,数字货币必须像纸币一样进入银行的记账系统成为记账货币。货币创造、信用创造,是现代货币的关键功能,没有这项功能,任何货币形态的材质都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而这样的功能是与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和银行体系的账户系统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就现代金融的安全管理而言,比如反洗钱等,数字货币或许从技术上提供了一种可能,即流通中的数字货币依然可以在中央银行监管的视野内,这在纸币状态下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货币发行的去中心化、记账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行的。至于支付的去中心化,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在纸币支付的状态下,支付都是点对点的,没有中心。   撇开偷税漏税、非法交易、洗黑钱等不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支付是否点对点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支付的效率和安全,以及支付前后用户管理资金与账户的方便与经济。现在银行体系的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从用户体验角度说,与点对点支付没有什么差别,可以说比现钞支付的效率都要高。因为现钞支付,双方还要点钞核实。但在支付环节前后,资金在银行账户上是自动钱生钱的(存款有利息收入),用户可以利用账户进行各种金融业务的操作。如果数字货币只是解决支付问题、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而交易前后的资金管理也要像现钞一样在交易后专门存到银行的账户里,那么数字货币是否能被广泛的使用就有很大的疑问了。因此,对于数字货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还需要做更理性、科学、周全的思考和研究。 再者,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但其可应用的范围往往也不是唯一的。对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恐怕不能仅仅局限在对现有货币体系和银行账户体系的颠覆上。比如,应用在企业内部管理上,是不是可以更好地解决扁平化管理的效率问题?这个可能是这项技术更有前景的应用领域。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我去看一个摄影展,主人专门为我介绍一张张照片。在介绍其中一张照片的时候,他很激动,说这张照片好,这张照片充分体现了某某相机的什么什么功能。我当时就问了一个问题,在拍这张照片时,摄影师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理念,而充分发挥了照相机的功能作用?还是摄影师是为了体现照相机的功能而拍照?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照相机厂商为了营销这个照相机而做广告,那么这张照片就是为了体现照相机的功能而拍的。现在我们推广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是为了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   注:本文首发于上海证券报。 【财新私房课】   香帅无花: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范式与陷阱规避   置身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并购呈现出汹涌之势,企业之间的股权游戏热潮不减。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热背后有着怎样的冷思考?并购潮涌的同时隐藏着哪些股权结构陷阱?养老地产与资管市场之间存在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唐涯香帅无花,本名唐涯。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金融学博士学位,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经济学硕士。2010年9月回国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资产定价、宏观金融和行为金融学。擅长数理分析和金融建模,有多篇学术作品在国际国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在最近的研究中,唐涯教授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研究公司和投资者对于信息资源的战略性使用,包括策略性的信息披露、信息传导机制、羊群效应,以及IPO发行时间的选择等。